《福建日报》2023年6月30日第07版
(资料图)
6月9日,“天下红绿彩——古代红绿彩瓷暨晚明漳州窑红绿彩瓷特展”在漳州市博物馆开展,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掀起一股研究漳州窑的热潮。
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崛起,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的枢纽口岸,并逐渐筑就国际性贸易大港地位,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互动,刺激了漳州窑的兴盛,大量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始于九龙江,扬帆古月港。漳州窑青花、五彩、素三彩、单色釉等瓷器在大航海时期充当“丝路使者”,连通内陆与外海,在世界各地留下璀璨的足迹,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01
肇始于九龙江
漳州窑分布于九龙江三大支流东溪、西溪、北溪的中下游地区,支流在漳州平原东部相汇入海,入海口便是著名的月港
九龙江裹挟着泥沙来到下游淤积,形成我省最大的海积冲积平原——漳州平原。一路北上,发达的水系、肥沃的土地使漳州地区得到较早开发,繁衍了众多人文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窑业生产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
“漳窑在漳州……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在《福建通志·物产》中有这样的记载。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显示,漳州窑业兴起于宋元时期,鼎盛于明末清初,延续至清末民国,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生产贸易陶瓷为主的重要民间窑场。
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重修的《漳州府志》记载:“瓷出南胜者,殊胜它邑,然亦不甚工巧,犹可玩也。”在以后的明崇祯,清康熙、乾隆的府志中也均有漳州窑业的记载。这说明漳州地区的陶瓷生产逐渐从最初用于生产生活,渐渐被赋予审美意识,在考究用途的同时,注重陶瓷器的观赏和装饰价值。
晚明漳州窑红绿彩瓷
这些主要生产外销瓷器的民窑窑口,在瓷器的制作工艺、烧造系统、产品特征和外销路线等诸多方面表现出共性和延续性,集中反映了漳州地区瓷器的艺术特征,是闽南地区瓷器烧制技术的卓越代表,学界统称为“漳州窑”。
漳州窑分布于九龙江三大支流东溪、西溪、北溪的中下游地区,支流在漳州平原东部相汇入海,入海口便是著名的月港。
漳州窑的瓷器主要由三大类组成:青花瓷、彩绘瓷和单色釉料瓷,尤其以青花瓷为大宗,器底粘砂粒的“砂足器”是其区别于其他窑口的明显特征。
明清时期,漳州窑址形成的古窑址群以平和的南胜、五寨洞口窑址,华安的东溪窑最具代表性。如今,在南胜、五寨一带发现的窑址数以百计,它们地处九龙江支流上游,顺溪而建,形成“十里长窑”。
02
扬帆自古月港
月港商船扬帆之时,千万种中国大地特有的工艺制品、丝织绸缎通过这里销往世界各地,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精美的漳州陶瓷器
明洪武四年(1371年),推行海禁政策。漳州月港因其地处偏僻、交通便利,逐步成为民间贸易商港。彼时起,西方商人“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为漳州窑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漳州窑迅速发展走向成熟。
在龙江岁月海丝人文馆内,全息影像生动展示了漳州窑瓷器。
“多以百计,少亦不下六七十只,列艘云集,且高且深。”据明代张燮《东西洋考》记载,月港商船扬帆之时,千万种中国大地特有的工艺制品、丝织绸缎通过这里销往世界各地,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精美的漳州陶瓷器。
漳州窑业迅速发展,一是漳州月港的兴起,二是与景德镇的渊源。
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时任平和地方长官的王阳明为安定地方,选留来自江西的随军兵众,其中不乏陶瓷方面的能工巧匠。彼时,景德镇官窑由于种种原因中断生产,外销瓷器量大幅减少,无法满足月港海外贸易市场的大量需求,于是,许多漳州民窑趁势而上。
“根据打捞的沉船物件来看,景德镇窑与漳州窑常常成对配套,销往海外。大约三件景德镇瓷器,配一件漳州瓷器。”漳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和安介绍,高档景德镇瓷器供不应求之际,在外销的刺激下,优质上乘的漳州窑瓷器被作为“附属品”同船运载,远销海外。
葡萄牙里斯本宫殿的屋顶有一部分就是用漳州窑出口的瓷器装饰。图为漳州市博物馆还原的里斯本宫殿屋顶。
在1954年出版的T·德尔克所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中,明确记录了1620年、1626年和1632年外国商人三次在漳州大量收购中国瓷器。
国外沉船中最早发现漳州窑产品的是于1600年沉没在菲律宾马尼拉湾的西班牙“圣迭戈号”沉船。而后发现,1613年葬身于非洲西部的“白狮号”旗舰,其中也有大量的青花、彩绘碗碟等,产地主要出自漳州华安、平和等窑址;1983年,印尼宾坦岛外发现的明代“中国平底帆船”,打捞出2.7万件瓷器,主要器型为漳州窑系的开光大盘、执壶、瓶、军持等。
从月港输出海外的漳州瓷,有生动活泼的青花瓷、鲜艳明快的五彩瓷、纹样繁密的素三彩瓷、古朴典雅的米黄釉瓷以及各种温婉含蓄的单色釉瓷器。其中,青花瓷的产量和销量最高,在所有出口的漳州窑品类中约占九成。因其胎质厚重,釉色丰润,常见花鸟、山水、人物等装饰图案,洋溢着自然意境和民间浓郁的生活气息,备受海外人士追捧。
03
见证文化交融
漳州窑瓷器上的西方装饰纹样体现了当时欧洲流行风尚的变化,反映出大航海时期的贸易在月港实现“订单化”
漂洋过海的漳州窑如今已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在印度尼西亚的北苏拉威西省,漳州窑系陶瓷还用于婚宴上盛放食物,富有的印尼家庭还会将瓷器当作装饰品,以示身份。可见漳州窑瓷器在东南亚地区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影响之大。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输出产品,漳州窑瓷器带动了东西方观念与文化碰撞、交融和沟通。
漳州市博物馆内展示的漳州窑青花瓷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漳州窑五彩方位帆船鱼纹盘。口沿上红彩双圈纹,内用黑、蓝彩绘山水楼阁图案,腹部绘星宿、岛屿、海涛、帆船、飞鱼、麒麟等图案;盘内绘有24向位罗盘,中央为简体阴阳太极二重圈,内圈24个楷书铭文,外圈由天干8字,地支12字,八卦文乾、坤、巽、艮4字组合,反映了中国的航海文化。盘中用红线连接绿彩圆圈,表示星宿图,则显示吸收了印度、阿拉伯人的航行经验并加以融合并蓄。
“漳州窑瓷器上的西方装饰纹样体现了当时欧洲流行风尚的变化。譬如原产自北美洲的向日葵,16世纪初被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和秘鲁引进欧洲,郁金香从土耳其经由奥地利传入荷兰,这些花卉图案都与中国传统图案组合在一起,绘制在漳州窑瓷器上。”龙海海丝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智猛说,当时漳州窑的纹饰足以反映大航海时期的贸易在月港实现“订单化”。
500年前,月港不仅为来自国内各地商品完成出口贸易任务,也承担着漳州本土陶瓷器出口外销的转运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遍布世界的漳州窑瓷器,是古代漳州海上贸易繁荣的有力佐证。
今时,许多国家博物馆、美术馆都收藏不少漳州窑瓷器,民间收藏更甚。
04
守住一炉窑火
考古遗址公园静静陈述着漳州窑往昔的繁荣,总有一批人在传承传统技艺,复刻漳州窑的旧日记忆
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将漳州市南胜窑遗址(平和)、东溪窑遗址(华安、南靖)核定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遗产点名单。
目前,平和、南靖和华安三个联合申遗点正在推进文物本体“三防”工作,东溪窑遗址(华安、南靖)获评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平和南胜窑遗址列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蝉鸣伴夏生,绿荫穿红瓦。考古遗址公园静静陈述着漳州窑往昔的繁荣,时至今日,应当如何复刻漳州窑的旧日记忆呢?
位于龙海区榜山镇龙江文化生态园的陶艺展示馆,摆放着诸多别具一格的漳州窑素三彩瓷。在这个素三彩恢复烧制技艺的观摩点,大家重新看到了漳州窑口的莹莹微光。这里成功烧制了釉上蓝地素三彩和墨地素三彩,色地重叠,秉承工艺传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工艺改良,出自这里的素三彩瓷,釉面亮青肥腴,彩料细润。
“我们在保持原有色彩不变的情况下,创新烧制技艺,让漳州窑素三彩投入到更多生活场景中。还结合素三彩瓷和珠光青瓷的釉相特征,烧制出技术难度极大的三彩流连盘。”漳州窑素三彩省级非遗传承人洪冰晖说,素三彩瓷是明清时期的产物,珠光青瓷则是宋元时期的代表,经过不断的尝试,两个朝代在此碰撞,产生全新的层次和效果。
每逢假期都有游客前往龙海陶艺DIY体验馆。 (资料图片)
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距离龙海古窑不远处的陶艺DIY体验馆,聚集了一大拨前来“玩泥巴”的游客。2016年,洪冰晖创办“古窑工坊”品牌,在艺术创作之余,开设陶艺手作课程,她与13名陶瓷艺术大师全身心投入传播推广漳州窑素三彩的使命中。每逢假期都有游客前来体验陶艺DIY,他们耐心地讲解、示范。他们还用微纪录片记录、直播素三彩制作流程,回溯泥土的记忆,希望在恢复传统器型和用途之外,可以让漳州窑瓷器走进年轻人的视野中。
于方寸之间,演绎物我合一。漳州窑瓷器——大航海时期的“丝路使者”,跨越山海阻隔,融入全球化浪潮。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带着善于创造的活力,带着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穿越历史长河,向世界展现多元的中华文明。
听海
闽货出海 惊艳世界
刘益清
受益于15世纪后全球大航海的拉动,漳州窑出产的陶瓷精品,从海上贸易通道,源源不断输往东洋、南洋及西洋各国,成为福建乃至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亮丽名片。
漳州窑的兴盛和漳州瓷在国际上的畅销,令人联想福建另一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德化。这个位于戴云山中的小县城,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掌握了烧制陶瓷的技艺,自唐之后的漫长时光里,这里几乎村村开窑,处处窑烟相望。中国第一本陶瓷烧制法专著《陶业法》,即出自唐代德化三班人颜化[~公式~]之手。明清时,德化民窑烧制的白瓷餐具、茶具及工艺品,在欧洲贵族社会的名气,远在景德镇之上,当其时也,不少欧洲人以拥有一件德化瓷器为莫大的荣耀。特别是明代瓷圣何朝宗的观音白瓷,在中外收藏界一件难求,无不视为镇馆之宝。改革开放后,德化陶瓷在烧制技术、工艺、品质、品种、品牌上进一步弘扬光大,开发以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各种节庆为主题的西洋瓷和各类高档日用瓷,强劲销往欧美市场,极受西洋用户欢迎。至今,德化陶瓷已然成为德化首屈一指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产品销抵190多个囯家和地区,去年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出口创收301亿元,拉动德化小县大城关崛起,全县七成以上人口聚集县城。可以说,陶瓷出口的持续强劲,大大加快了德化这个山区县的城市化步伐。
福建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除了3700多公里海岸线航路畅通的天然优势,拥有上千年航海史和海外贸易史,福建海洋大省强省千年不衰,更离不开历代优异精良的海外输出品生产。除了名闻遐迩的陶瓷,1000多年来闽茶在海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从来不可小觑。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和福安坦洋工夫、福鼎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红茶,乃至福州地区的茉莉花茶,无不备受海外华人、海外商用户的青睐。清代光绪年间,英国上流社会流行品饮的下午茶,主要就是福建红茶(闽红)加牛奶。据传说,由于福安坦洋在英国名气极盛,维多利亚时英人寄到坦洋的信件,只要在信封上写“中国坦洋”就能送达。坦洋工夫正因品质殊胜名气之大,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一举摘得金奖,为中国争了光。由于闽茶向来在国际上有着不俗表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闽茶即ChinaTea(中国茶)的代名词。
商品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名片,商品强,则国家强、地区强。大航海时代迄今,没有一个强国背后没有一大批名气颇响的商品,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乃至今日之美国,都是商品强国。福建历史上繁荣昌盛之时,无不伴以商品生产兴盛、内外贸发达之时。茶瓷历久弥新,外销长期不衰,丝绸的出口,也深受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人士的欢迎。这是闽货之光,更是闽人的荣耀!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凭借靠海和爱拼善拼优势,一跃成为外向型经济强省、外贸强省,闽产货物,畅销海外,闽货品牌,不断惊艳世界,让我们收获阵阵惊喜。晋江鞋服,举世闻名,全球五双运动鞋中,就有一双产自晋江。南安石材、惠安石雕、宁德时代锂电池、福州船舶、厦门金龙客车、莆田油画及古典家具、漳州食品、闽北闽西竹木制品,都拥有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度,为福建出口创汇立下汗马功劳!
千年闽货之光,令人骄傲。迈入新时代,面对全球一体化和“双循环”的机遇,我们要居安思危,重视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优势,强化福建制造、智造引擎作用,以品质取胜,以品牌引领,推进“海上福建”加快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