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我国生态系统,生物种群数量,森林覆盖率等十分好的省份之一,其中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这个称号当然也是其他省份都没有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其中脊椎动物达2273种,占全国的51.4%,鸟类793种,占63.7%,兽类300种,占51.1%等等。
当然,这个数据随着对云南的不断科考,调查,进行新物种的数据公布,肯定还会出现增长的趋势,这完全正常。
(资料图)
同时,在全球范围之中,怕是没有第二个国家具有中国保护野生动物那么强,几乎所有的物种群都是在保护之中,所以,为生物种群数量的扩大,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而对于云南来说,大家常说的野象、野牛、长臂猿、印支虎、灰叶猴、穿山甲、麝、小熊猫等生物,均在云南具有分布。
所以,云南的确是我国罕见的野生动植物规模分布较大的省份。
这不,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发现了罕见物种,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这再次一次证明了云南对生物保护的力度很强,让稀缺生物的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说到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就先介绍一下,这是属于我国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并且是在2000年升级为自然保护区的。
该自然保护区以纳板河流域为主,整个保护区的面积有26600公顷,其中核心区3900公顷、缓冲区5808公顷、实验区16892公顷。
保护区地势西北高,东,可以在不同的地势条件之下,分布不一样的生物种群。
同时,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100毫米至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至22℃,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这也是为生物增长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整个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为67.74%,属于我国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区域。
然而,在该区域的主要的植物有林生芒果、云南肉豆蔻、版纳黑檀、山白兰等为主,而动物含有印度野牛、蜂猴、孔雀雉、水鹿和原鸡等物种。这一次我们发现的就是“印度野牛”。
大家都知道“印度野牛”在我国是十分稀缺的,而且这一次不仅是发现了1头,而是罕见的3头,一起出现活动,并且在镜头之中拍摄到的。
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巡护的时候,在整理野外红外相机监测的数据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印度野牛。
从视频的画面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3头印度野牛正在悠闲自得地觅食,不时还抬头看向镜头,似乎在和人们打招呼,不一会儿便消失在热带雨林中。
据巡护人员介绍,近年来,保护区红外相机多次拍到印度野牛活动痕迹。
2021年监测到成年印度野牛带着幼崽活动。
2022年1月,成年野牛从边门山管理站路过。
2022年4月,在高海拔片区时偶遇一群个体多达9头的牛群。
这都说明了,印度野牛的种群在扩大之中,虽然这次是一次拍到3头,但是从发现的记录来看,印度野牛能够被发现成规模性的群体并不大。那到底这种生物有多稀缺呢?
印度野牛是一种非常强壮的野牛,并且体型巨大,看起来的确也是“肉多,很结实”,所以,一般人看到都会觉得这种牛比我们普遍性看到的牛真的是壮太多,大太多了。
的确也是,印度野牛毕竟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牛,它又被称之为“白肢野牛、野黄牛、白袜子”等,当然,白肢野牛的这个称号我们并不意外,也是称号之中最具有特色的。
这主要是因为它腿的样子,我们看起来印度野牛是“光溜溜”的状态,而在它的四肢膝盖以下都是白色的毛,就像是在腿上,穿了“四双白色的袜子”一样,所以,它被称为“白袜子”——白肢野牛,这就是原因。
而这种野牛体型巨大,一般看到的体长在2.8~3.3米,但是,它的体重可达1吨半(1.5吨),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在我国境内分布于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其寿命为20~30年。
一般来说,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一般在早上和傍晚活动比较频繁,听力、视觉、嗅觉非常好,能嗅到百米开外的气味。所以,稍微有一些大动作的话,就可能看不到他们的群体活动。
而这种生物在我国的确是比较稀缺。
从该区域的数量来看——也就是我们建立的该自然保护区数量来看,通过红外相机的布设及收集的数据比对,得出保护区的旗舰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印度野牛,已经从建区时的40头左右增长到了75头左右,这个数量的增长是好事情。
但是,对于我国整体来说——在80年代末期,数据显示仅西双版纳就700头左右,推算全云南省有1000多头。
但是,到了2013年估计,云南种群数量只有150头左右,数量出现了大规模下滑,所以,保护云南白肢野牛迫在眉睫。
而过后,在缓慢的保护之下,的确也看到了数量的增长,但是并不多,2021年估算的种群数量,加起来也是不足200头,所以,相当稀缺。
不过,从保护区公布的数量增长来看,这说明了我国印度野牛的整体数量是在增长之中,这是绝对性的好事情,在下一次的评估之中,肯定会有所改变。
而这里我们主要呼吁的是,可能很多人看到印度野牛,很壮,很大,就非常喜欢。
这里可以告诉你的是,这是我国一级,濒危物种,属于“牢底坐穿兽”,所以,不要有任何的想法。
而且,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对生物的保护,这样我们的生态环境也才会更好,这是相互的。